新闻中心
中医名家 | 全国名中医张忠德:平调五脏,养肺治喘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生命时报
分享到:

近年来,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哮喘患病率为 4.2%,人数为4570万。在大家的常规认知里,哮喘治不好,由此心生恐惧。其实,通过规范系统治疗,哮喘是可防可控的。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独特优势,通过中药干预,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逐渐停用吸入剂。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人,跟肺病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详细谈谈他的治“喘”经验。

抄方苦读,扎实基本功底

1983年,张忠德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作为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一系列中医理论知识培训之余,张忠德更是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并用学来的医学知识给亲朋好友诊病。“记得有一次暑假回家,正好来了一位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亲戚,曾就诊于多家医院,治疗后还是反复出现小便频繁,伴有灼热感、心烦急躁、口苦、腹部胀满等症状。我就试着给他开了几剂中药,服用几天后,他竟然痊愈了。这件事坚定了我要好好学医的决心。”张忠德说道。

1988年,张忠德毕业后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同年拜师于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老先生门下。每当甄老出诊时,张忠德就坐在一旁抄方,老先生边看病,边给他讲解药性和医理。张忠德始终记得甄老讲六淫之邪中的“湿邪”:岭南地区春夏多雨,天热地湿,人处湿热之气交织中,病症具有以“湿”为患的特点。治湿,应分表里,如表湿用宣散法,治里湿采用化湿、燥湿和渗湿法……这种“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的独特诊疗方式给张忠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因为甄老的教导,张忠德非常重视辨证候、立治法、选方药,将其视为治好病的关键要素。

2004年,已成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张忠德,为继续提升中医临床能力,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脱产跟师抄方学习一年,不仅掌握了晁老的“治痰十法”“治肺八法”“相反相成法”等,还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胃痞病、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咳喘、失眠等疾病的诊治。结合近35年的临床一线实践感悟,张忠德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临证经验,首次提出“平调五脏论”“支气管扩张症中医分期阶梯疗法”理论体系,在久咳、顽咳、久喘的中医辨治方面有独特见解。

专注肺病,创新辨治理论体系

中医学作为一门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维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其理论与中国哲学密不可分,蕴含了“和”“平”“顺”“应”“适”等理念。《黄帝内经》中写道:“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张忠德认为,“五脏和而不病”,指出阴阳失调为疾病之根源。他提出的“平调五脏论”,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调和五脏保持人体阴阳气血平和。

“大部分哮喘患者问题出在肺、脾、肾。”张忠德表示,肺为储痰之器,肺气虚,不能管制“痰”,使得体内痰浊内盛。肺是保护人体的“防护门”,肺气弱,身体的防护门关得不严实(表不固),容易受到外邪攻击。脾为生痰之源,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伤到了脾,脾虚导致痰湿源源不断地产生。中医认为,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母亲生病了,就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另外,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肾不好,肺也会跟着受影响。

针对咳、痰、喘为主的难治性肺病,张忠德临证多采用“培土生金”“补肺固肾”“调肝健脾”“序贯温阳”“调气和血”等法,跳出病位局限,整体、动态辨治,认为不能仅以咳、痰、喘等肺系症状为要,而应固牢外围,打好根基,补其不足,去其有余,使五脏恢复动态平衡,达到各自机能的最大化,令不适诸症自行消退。

张忠德还提出“支气管扩张症中医分期阶梯疗法”理论体系,建立三期(急性发作期、迁延不愈期、稳定期)分期阶梯治疗方案。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以风寒或风燥伤肺、肝火横逆伤肺为主,表现为咳嗽、咯浓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多为外感诱发,此时要祛风散寒、化痰止咳、润肺止咳;迁延不愈期,多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脾虚肝旺多见,会反复出现咳嗽、咯痰(量少、色白),平时易感冒,伴有焦虑、睡眠差等问题,治疗上,重点补肺气,佐以养阴清热。同时,配合“平肝调脾”四步法增强疗效。张忠德的“平肝调脾”四步法指的是平肝、疏肝、柔肝、养肝及醒脾、补脾、健脾、固脾,平肝喜用浮小麦、龙骨、牡蛎等,柔肝用白芍等,疏肝用柴胡、玫瑰花、麦芽等,养肝用女贞子、桑寄生等;醒脾喜用藿香、佩兰、砂仁、布渣叶等,健脾喜用炒白术、炒麦芽等,补脾喜用党参、黄芪、太子参等,固脾喜用陈皮、法半夏等。稳定期的咳嗽咯痰症状,迁延不愈,多属内伤,治疗重点是补肺、调脾、固肾。

张忠德平易近人,被患者亲切唤作“德叔”。尤其在近三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专家,他临危受命,14次逆行,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张忠德认为,新冠肺炎病因是“疫毒”,核心病机为“湿毒侵肺、肺肠同病、正气虚损”,并由此提出“早期扶正,全程扶正,肺肠同治,截断扭转”等重要观点,应用“柴胡解毒方”和“扶正救肺方”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重症转化率。

立冬后,注意保护呼吸道

临床经常有患者问:“咳嗽老不好,会不会变成哮喘呢?”张忠德表示,咳嗽总不好的原因很多,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不典型哮喘,以咳嗽为唯一主症,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过敏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者无任何诱因。“每年从入冬到次年清明前后,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特别多。”张忠德表示,这是因为呼吸道与外界环境密切相连,呼吸疾病患者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对冷空气。立冬后,张忠德提醒,要重视保护脆弱的呼吸道。

第一,注意保暖。立冬前后,及时添加衣物,最好穿立领上衣,护好颈部以避风邪。平时晨起可将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此法可以很好地驱散初冬之寒。

第二,穴位按摩。主要选取膻中、天突、足三里、丰隆等穴位,这些穴位可以宣肺、化痰、平喘。具体方法: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天1次。

第三,隔姜灸。主要选取神阙、命门、肺俞、至阳等穴位,此法可温肺散寒、补肾定喘。具体方法:将生姜切成直径3~5厘米、厚度2~3毫米的片状,针刺姜片,把姜片置于皮肤,艾绒捏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待艾绒烧尽即可。

第四,饮橘红白果饮。取橘红5克、白果10克,将各物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40分钟,代茶饮。此为1人量,具有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分享三个养肺方法

作为呼吸领域专家,张忠德通过《生命时报》分享了自己的养肺方法,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足部保暖。寒从脚起,脚冷时,全身都会觉得冷。足部在身体最远端,机体要费很大力气才可运送阳气、血气到足部。所以,平时要穿“好”袜子,“好”的标准是袜子长度应过脚踝。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颈、肩部保暖,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婴幼儿及儿童、孕妇等。冬季穿半高领衣物或佩戴围巾,防止颈部受风受寒而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问题。

学会“补冬”。“补冬”并非盲目食用大补大温之品,能不能补,怎么补,还是脾胃说了算。现代人物质条件好了,不少人进入“养生误区”,迷恋冬虫夏草、燕窝等滋补品。还有些人经常大鱼大肉,这也是不对的。吃完要学会消耗,要多动多锻炼,“只进不出”,身体迟早会出问题。还有一类人,恐惧“补冬”,认为自己脾胃不好,羊肉、牛肉都不敢吃,担心“燥”。其实克服这个问题不难,吃羊肉时搭配点白萝卜就可以起到除“燥”的作用。张忠德教授的“补冬”,精髓在于合理搭配。食材方面,他常吃韭菜、香菜、香菇、洋葱、白萝卜、山药、牛肉、羊肉、鲫鱼、坚果、苹果、橙子、樱桃、栗子、核桃等,同时,搭配巴戟天、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等温肾阳,以及当归、黄精、红枣、党参、黄芪、陈皮、白术等补气养血健脾药材来制作药膳。

起居避寒。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当顺应自然,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顾护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体内阴阳平衡。早卧指晚上11点前入睡。晚11点为阴阳交换之时,不能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阳气不能外越,一定要尽早潜藏进体内,通过早早入睡,养足体内阳气。晚起指早晨7~8点起床,上班族或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做到晚起,总原则是要比其他季节稍微晚点起床。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 电话:020-81887233
粤ICP备2000352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415号
Copyright © 2011 广东省中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