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举行“如磐初心杏林梦 铁肩担当中医人——2022年抗疫事迹报告会”,讲述两年多来逆行抗疫的杏林“大白”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达灿,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忠德,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史俏蓉、李俊、杨荣源、陈大伟等领导出席报告会。
陈达灿院长代表医院向医疗队代表颁发感谢信
医院新党员代表向医疗队队员代表献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自2020年1月24日至2022年5月18日,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派出230人次医护人员,先后奔赴湖北武汉、荆州,河北邢台,云南瑞丽(2次),辽宁营口,广东广州,江苏南京,福建厦门、莆田,陕西西安(2次),甘肃兰州,广西防城港,海南三亚,香港等地,以及马来西亚支援抗疫。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达灿通过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感动、感恩、感谢。他表示,这是一支优秀的中医抗疫医疗队,也是所有优秀的省中医院人的代表!在这两年多的南征北战中,大家以社会责任为重,以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责,舍小家为大家,在抗疫的战场上无畏逆行、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医病医心,彰显出了中医药的显著疗效,取得多项突破,同时,也让社会看到了广东省中医院人的能力与担当。这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中医铁军!两年多的抗疫,无论是在哪个战场,包括一线抗疫、科技攻关、后方保障、舆论宣传等,我们省中医院人团结一致,上下齐心,众志成城,铸就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所有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员工家属,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心怀感恩,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能让我们的队员们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
最后,陈达灿院长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对所有员工表示感谢!医院发展到今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成为患者心目中优秀的医院,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来之不易!现在中医药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广东省中医院也正处于高水平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方的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全体员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科学严谨、勇攀高峰的态度,以仁爱敬业之心,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争创国家医学中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上奋力作为,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报告会共有15位代表上台分享,用一个个心无旁骛、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抗疫故事,刻画出一批中医药事业传承人的鲜活形象,组成一幅广东省中医院的抗疫“全景图”。
“战时状态的科研,困难太大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吉林工作组专家郭建文感慨,从立项到出成果,常规科研的时间周期约为3-5年,但是面对新冠疫情这个“未知数”,他们只有短短1个月时间。危难时刻,抗疫战场上的“中医科技力量”大放异彩,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重点项目,出版全国第一套中医专著《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精选》《新冠肺炎中医临证护理案例精选》,中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的病死率发表在国际期刊,扶正解毒方进入国家抗疫新药审批绿色通道,中医抗疫疗效获得WHO认可。郭建文说,正是医院持续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拥有一流科研平台和技术储备,才有了厚积薄发的能量。
作为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副领队,曹顺旺带领的是一支来自广东省195家医院的300人团队,负责大家的日常排班和后勤保障,被队员称为“运转中枢”,最多的时候需要对接8个医学检验所10个检测点,几乎每天都是沟通到凌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每天需要接触大量阳性标本,一定要保障大家‘零感染’。”他坦言,虽然自己很年轻,但是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员,经历多次的培训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赋予了这种难度更大、担子更重、挑战性更高的岗位。作为广东省中医院检验人,还要继续努力,不能辜负医院的培养和期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海南工作组专家奚小土从“非典”到“甲流”“禽流感”,再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积极投身抗疫战场。“中西医结合始终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奚小土说,在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后紧急奔赴海南,经过几天深入病房了解后,协助当地相关部门起草了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同时,为了让中西医结合更好地发挥作用,协助调整了受援医院感染科人员架构,建议设置西医治疗组长加强病房管理,中医治疗组长加强中医临床辨证指导,顺利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广州院区支援核酸采样医务人员代表胡燕娇已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10余年,曾经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后来又多次参加广东本土的核酸采样支援任务。当被问及直面病毒,为何多次挺身而出时,她满怀深情地说,前辈叶欣护士长在抗击非典时因抢救病人不幸感染牺牲,“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叶欣精神已经成为医院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正是因为医院的专业培养与文化滋养,才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总能义无反顾,这是每一个省中医院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珠海医院中医专家代表张艳玲分享到,珠海疫情期间临近春节,很多都是一家子被感染,其中儿童占比达一半左右,一些患儿不愿服用中药,在密闭的环境中儿童易哭闹、躁动,于是,他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录制了一段穴位按摩视频,帮助缓解患儿和病人的焦虑情绪。虽然不能回家过春节,但是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无比难忘的除夕。这种暖心、动心的医疗服务,感动了大家!一位患者表示,以前看病还未到过中医院,以后如果有就医需求,一定会首选中医院。
珠海医院支援核酸采样人员代表张洁静和同事一起入驻珠海市最大的境外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珠海市国际健康驿站。在了解到一位老人因为外卖餐食凉而胃痛时,主动送去胃药和加热电饭煲,并时常与老人聊天,帮助其适应驿站生活。老人家称赞他们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天使”。
内地援港医疗队广东省中医院队员代表分享故事
“一个医疗队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技术,一打就垮;但没有敬业精神,不打自垮!”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凌传仁分享到,为了能够快速投入战斗,医疗队刚到酒店,行李都还没收拾好,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培训和协调,第2天就进去隔离病区(红区)熟悉环境和流程;为了适应香港的全英文系统和不同的操作规范,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开展线上讨论学习,仅一周就开展了30多场次的学习。“医院长期以来营造的继续教育学习氛围和攻坚克难的学习态度,让我们无论面对再大的挑战,一样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和顺利地开展工作。”
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谢东平则对一件事情始终念念不忘。“有次一个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是个困难气道,港方的医生建立人工气道失败,我们中医同事冲上去,很快就成功了。西医同事说,没想到中医医生这么厉害,这些抢救全部都会。这些都得益于医院一直强调的‘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的理念。”援港期间,中医抗疫取得的突破之一,就是突破队伍组建及工作模式,这意味着中医生要同时兼顾中医和西医两块工作内容,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加。没想到大家都积极要求承担多一些,“来了就是要做事情的,不怕多。”原来,大家已经将德叔的口头禅“行!没问题!我们来!”当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
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医院领队魏琳带领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队伍赴港开展核酸采集工作,是同去的5家医院中最年轻的一支。“援港51天,也是离开家人的51天,部分队员家中也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我觉得他们都是有家国情怀、能堪当大任的‘战士’!”魏琳说,正是医院这个大后方给大家提供了坚守下去的底气,德叔会提醒大家天冷添衣、吃好早餐;为了消除队员们的紧张情绪,医院领导组织多部门的线上分享会,给大家答疑解惑、加油鼓劲,职能部门、队员所在科室等,还组织建立了援港队员及家属的“一对一”关爱队伍,竭尽全力帮大家解决后顾之忧。“有医院领导、同事的坚强后盾,我们更加心怀感恩地冲锋在一线。”魏琳说。
中央援港中医专家成员邹旭表示,在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香港政府、同行以及市民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中央援港中医专家组为香港中医界制定了四个方案,涵盖中成药居家实用、中医诊疗、中医康复指导和中医药预防治疗,有关内容通过特区政府专题网站和社交媒体大力推广。特区政府提议,继续扩大中医药在香港的普及与应用,令中医药更易懂、易行、易得。
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医疗队中医医疗组组长郑丹文说,为了能尽快开展工作,医疗队抵港后第一时间去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完成了358位患者中医证候采集和分析,结合国家诊疗方案和既往诊治经验,对香港中医诊疗方案提出修订和完善建议,减少了近70%的中药使用禁忌,随后,中医治疗率提升到80%。“有病人因为知道亚博馆有中医治疗,还特地要求转到亚博馆来治疗。我的压力也随着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逐渐舒缓。”郑丹文笑着说。
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陶兰亭则提到大家在援港期间开设中医馆的故事。为了保障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德叔根据多次在内地支援抗疫的实践经验,提议中医医疗队在酒里店开设中医馆,十几个中医生轮流过去坐诊,服务整个医疗队,包括香港的同行。“从大家的反馈来看,这个中医馆真是开对了,深受队员们欢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中医馆采用预约制,每天都被约得满满的。”陶兰亭说,自己虽然是急诊科医生,但是得益于医院“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理念,为大家创造条件,鼓励医务人员成长成才,很多像自己一样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年轻人,因为这样而学有所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队员“95后”周海丽说,一次战“疫”,让自己从“弱不经事”的小姑娘,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白衣战士”。“小小的采样工作间,就是我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我必须拿出勇气来。51天的经历,是时代给我们90后的一场大考,让我的青春更有意义。”
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李俊表示,在马支援期间,通过精准研判、分享交流、精准培训、大力推广四个步骤,在马来西亚掀起了一场中医药的热潮,中国方案、广东做法、中医经验得到当地的肯定。同时,在当地发布了第一个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并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制作中医药茶饮免费向市民派放。在马来西亚15天的行程中,到22家机构调研,举办33场分享会,15场培训会,分享中国方案和广东经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中医药专班临床救治组副组长、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内地援港医疗队副领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在报告会上做主旨发言。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个有灵魂、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大家庭,在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都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张忠德副院长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病人在哪里,广东省中医院人的战场就在哪里!“我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从‘非典’中死里逃生,我拥有了第二次生命,我更加要感恩和回报社会。”
张忠德副院长回忆,武汉初发疫情时,规模大、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防护物资、患者对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认知还存在诸多的疑虑。医院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倡议党员干部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每一批都由党员带领队员进入隔离病区,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抗疫最高处、最险处。因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危急关头,广东省中医院人懂得如何选择,广东省中医院人不用动员!
张忠德副院长几次哽咽,深情讲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支持,以及每一位医务人员小家庭的默默付出。“我还记得,当我们要上‘战场’时,‘大家长’陈达灿院长、翟理祥书记说,‘我们要拿出全部的家当,倾尽所有、倾尽全力支援抗疫第一线,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物资。’”据统计,79天援鄂,21批物资源源不断从广州运往湖北,举全院之力,把最硬的盾、最尖的矛给了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友!
张忠德副院长表示,面对这场遭遇战,这场超出当地应对能力的恶战,我们的队伍展示出了“敢打”的响亮底气。这得益于医院文化铸魂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铸造了一支有灵魂、有技术的员工队伍,以抗非烈士叶欣护士长、国医大师禤国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庄国德、“广东好人”黄胜平为代表的省中医院人,秉承“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精神,在个人安危与患者利益冲突时,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医院的成才机制培养了一批既具有很好地掌握现代科技成果手段,又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过硬的现代中医人才。广东省中医院这个“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支有责任、有担当、有技术的岐黄铁军。
也正因为这样,广东省中医院在抗疫的战场上交出了一张又一张优秀的“成绩单”:
在湖北武汉,从3个病区到5个病区、到开辟汉口的4个院区、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到整个武汉的重症巡查,广东中医的足迹遍布湖北武汉疫情最重的病区,对重症患者治疗提供广东中医医疗队的经验,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提供中医药治疗经验,病人从“不愿意用中药”到“追着要喝中药”;
在云南瑞丽,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三胞胎母亲顺利产子,他们为孩子取名“感感”“谢谢”“党党”,感恩党的恩情;
在西安,高重症率不同既往,灵活应变综合手段,及早深度介入疗效理想;
面对困难重重的香江之行,第一时间深入病区,迅速完成358人临床特征、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分析中医证候和中医核心病机,迅速制定并执行针对性方案,随后中医治疗率达到近80%;埋头苦干,心无旁骛的医疗队,取得了六大突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现届政府已经将中医药纳入香港医疗系统,未来将研究在制度和政策上,如何“拆墙松绑”,令香港中医药发展有更多契机。
“我们这支代表全院的团队,取得了好的成绩,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医院的栽培,平台培养了我们、升华了我们、成就了我们,我们要永怀感恩平台之心,担起维护平台之责,壮大平台之志!”张忠德副院长说,“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有你、有我、有他,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广东省中医院这个耀眼的平台明天一定会更精彩!”
随后,内地援港医疗队副总领队张忠德教授代表医疗队,把内地援港医疗队全体队员签名的防护服、内地援港医疗队全体中医队员签名的防护服、医院全体援港医疗队员签名的防护服赠送给医院。
最后,新党员代表入党宣誓、其他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将这场生动的党课和红色的传承力量深深印刻进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活动尾声,全体参会人员齐声合唱《歌唱祖国》,伴随着动情的歌声,再次坚定了大家如磐的初心和梦想,传承铁肩担当,做有灵魂、有担当的省中医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