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佑吾幼 | 孩子中暑后,这4个处理误区,很多家长都“踩”过!特别第一点
发布时间:2024/07/17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分享到:

七月以来,广东的天气高温少雨,气象预报预测35℃以上的高温范围将持续扩大,由于南方湿度大,部分地区体感温度甚至可达40℃。走在路上大家都是“熟人”。这样的高温天气很容易出现中暑病例。
 

 

概念

 

中暑:指暴露于高温环境,和(或)剧烈运动后,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分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病死率高,会出现皮肤灼热、无汗,伴有意识障碍、惊厥、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经系统障碍表现,同时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病例,大多为户外劳动者,如快递员、外卖员、工地工人、环卫工人等。而儿童由于少有在炎热环境下长时间劳作、运动,因此儿童热射病报道不多见。但不代表儿童不会得热射病。相反,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及汗腺功能尚不完善,且相对基础代谢高、产热多,自救能力意识不足等,因此儿童,尤其是低龄儿,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后会有什么表现?

 

古人对于中暑早有总结描述。“天暑地热”,烈日下“行旅长途,务农田野”,得之即为伤暑阳证,症状有“面垢喘咳,壮热心烦,口渴欲饮,蒸蒸自汗”。

 

在有高温环境暴露史后,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反应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口渴、心悸、心率增快,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大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发热(多不超过38℃),有可能就是先兆中暑。小婴儿可能表现为疲倦嗜睡或烦躁哭闹、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汗淋漓。

 

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症状进一步加重,但没有达到重型中暑的程度,即可诊断为轻型中暑。轻型中暑可以有大汗,也可以开始出现少汗或无汗,如果到了这一阶段依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快就会进展成为重型中暑。

 

重型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痉挛是在轻型中暑的基础上,出现肌肉痉挛的表现。热衰竭则是出现晕厥(数分钟后可苏醒,无惊厥发作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等循环血量不足表现。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病死率非常高,表现为体温过高(>40℃),皮肤灼热、无汗,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如昏迷、惊厥、谵妄等,同时合并全身多系统功能衰竭。

 

中暑该怎么办?

 

中暑,就是热因素作用于身体,导致的热损伤,以及连锁的炎症反应。因此对于中暑,早期快速的降温至关重要。

 

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患者尽可能快的脱离高温、高湿环境,或停止体力劳动,转移到通风、阴凉的环境,如果是室内、有空调最好,在户外没有条件的,选择树荫等阴凉处。
 

 

通风、散热:空气流动有助于热量散发,有风扇用风扇,没有风扇用扇子、衣物扇风亦可,尽可能多的暴露皮肤。可在皮肤上喷水或者用湿毛巾擦拭、湿敷,利用蒸发带走热量。注意,孩子皮肤稚嫩,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循环,酒精可加重中暑脱水症状。可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经过的部位放置冰袋或冰冻饮料瓶帮助散热。
 

 

补充水分:需要较大量的补水,但是需要注意,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中暑早期伴有大汗,除了水分的丢失,还有盐份的丢失,单纯的大量补水可致血液稀释,造成水中毒。可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或用运动饮料替代,或在凉白开里加少量食盐白糖,如果只有凉白开,则需要少量、分多次的服用,并尽快补充电解质。不要补充高糖饮料及含酒饮料,可加重脱水。对先兆及轻型中暑,尽量不要用冰冻饮料,可能会导致胃肠痉挛,引起或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
 

 

水浴:如果怀疑热射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将患者头部以下部位置入储水容器里,如水桶、浴缸或用油布搭建的简易水池中,在野外可利用湖泊、溪流等自然水域,可以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头部浸入、避免呛水等。没有水浴条件的,可以将双手浸入冷水盆中,或使用冰块、冰镇饮料等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降温。

 

尽早送医:先兆和轻型中暑在脱离高温环境、给予降温通风、补充水份等处理后,一般在数小时内可自行缓解。如果出现昏迷、抽搐等,除了上面提到的降温措施外,不要强行灌水,更不要将任何物体塞入患者口中,应将患者摆放成复苏体位,预防呕吐误吸。在现场简单降温处理后,要尽快送医检查。

 

如何预防中暑?

 

规划好行程:近期高温天气持续,尽量避免在10:00至17:00带着孩子在烈日下长时间行走逗留,外出活动尽可能安排在10:00前或傍晚后。

 

合理利用降温工具:不要以为只有室外才会中暑,室内如果通风不良,一样有可能中暑。风扇、空调简直就是夏季的续命神器,不过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是空调温度不宜太低,25-26℃最宜,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进出空调房反而容易得“空调病”;二是空调、风扇风口不要对着人一直吹,特别是睡眠时。

 

补充水份:炎热天气使得显性和不显性失水都明显增加,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都需要适量的增加水份补充,1岁以上的可同时需要补充电解质,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或者添加少量食盐。尽量不要选择高糖饮料。

 

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在炎热的天气,油腻的食物可以加重身体负担。保证充足睡眠,疲劳状态下更容易中暑。

 

衣着:穿着轻薄、透气性好、宽松、浅色的衣物,使用遮阳伞或帽子。

 

看管好孩子:永远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哪怕车窗打开。夏季在门窗密闭的车内温度可迅速上升,独留的孩子可以很快就进入中暑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救治,可能会很快进展成热射病,甚至死亡。哪怕在车内开了空调,也要注意一氧化碳蓄积中毒。下车离开前一定要检查车内是否有人滞留。除了汽车,婴儿车也要注意,不少家长外出时会在婴儿车上盖一块布,虽然遮阳,但会让婴儿车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不通风的环境,车内温度会高于外界环境,同时也不利于家长观察婴儿表现。

 

适当热适应训练:脱离炎热环境,当然没有中暑的机会。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会一直待在舒适的环境中,总会有外出的时候。而一定的热适应,有助于我们对抗炎热环境引起的热应激。热适应训练可以在上午或下午进行,选择日照不强或有遮阳的区域,每次进行不长于半小时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活动,例如球类运动、往返跑等。一般持续1-2周。避免在午间午后温度最高时进行热适应,户外温度高于30℃时应缩短运动时间,户外温度高于35℃时、或温度高且空气湿度大时应当暂停热适应训练。避免在疲劳、饥饿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不论做何种运动训练,均应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份。

 

关于中暑的误区

 

1. 中暑引起的发热可以用退热药?

 

不可以。

 

中暑引起的发热,主要是因为热量积蓄体内,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障碍以及水电解质的丢失等一系列病理反应,与感染引起的发热病因不同。

 

使用退热药,不仅可能无效,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脱水。因此如果怀疑是中暑引起的发热,物理降温是首选。

 

2. 中暑后要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现代医学所说的中暑,属于中医的阳暑、暑风、暑厥等范畴,藿香正气制剂并不适用。

 

藿香正气制剂适用于中医的阴暑证。阴暑证多由饮食起居不甚所致,如骤热骤冷,频繁的在室外和空调房进出,高温天气突然饮用大量冷饮或进食冰冻瓜果。阴暑会有头身困重、腹痛腹泻等表现,可能会有低热、恶寒无汗。

 

3. 可以多涂风油精等预防中暑?

 

大多风油精、花露水一类的清凉外用品,都会含有薄荷醇,外用可以起到清凉、止痒、祛风等功效。但是薄荷醇对婴幼儿的大脑是有一定影响的。通常情况下少量使用对儿童的影响不大,但建议对小于5岁的儿童尽量不用含有薄荷醇的风油精、花露水。

 

4. 为了消暑,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冰镇水果?


只有真正长期在室外劳作活动的人才需要消暑。而且正确的消暑也并非大量饮冷、吃冰西瓜等。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待在室内,吹着空调、喝着冷饮,比起我们常说的阳暑,普通人和儿童更应该注意预防阴暑。现在正值夏季三伏天,是养阳气的最佳时节。暑热天时,适度祛暑即可,避免寒凉过度、损耗阳气。

 

祛暑佳品

 

常见的祛暑食材有绿豆、冬瓜、丝瓜、芹菜、西瓜等。

 

给大家推荐一款老少咸宜的消暑汤品——冬瓜芡实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250克、鲜芡实一把,具体用量可根据食用人数而定。

 

煮法:先煮排骨。排骨洗净,加水没过排骨,加入葱姜,大火煮开去血沫,捞出再简单冲洗。再加水炖煮半小时,喜欢软烂点的可延长炖煮时间或改用高压锅压烂。煮好排骨后,将去皮去瓤切块的冬瓜和芡实一并加入,再煮20分钟,冬瓜煮熟透后,加入适量盐调味。也可在起初就加入少量瑶柱或虾皮增加鲜味,但盐就要减量。在最后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加入葱花、芫荽等增加风味。暑热口渴甚者,可将冬瓜皮洗净一并加入汤中炖煮,可加强清热解暑功效。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 电话:020-81887233
粤ICP备2000352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415号
Copyright © 2011 广东省中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