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王先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受损”等病史,今年3月份不幸出现脑出血,于外院治疗后遗留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时有流涎,血压波动在112-160/73-93mmHg,自诉血糖控制欠佳,行康复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遂自2023年6月起定期至邹旭教授门诊就诊,经中药和针灸配合治疗后诸证明显改善,血压、血糖亦趋于平稳。
2023年7月13日复诊:患者自诉中风症状未再发作,血压、血糖时高时低,刻下入睡困难,睡着后打鼾明显,夜间容易出现憋醒情况,痰多难咯,晨起乏力、头晕,白天嗜睡、没精神,夜尿3-4次/天,腹型肥胖,BMI 28.2kg/m2;舌体胖大,舌淡嫩苔白腻,脉浊。邹教授遂建议患者行“睡眠呼吸监测”检查评估病情,结果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15.8次/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为80%,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度)”。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归属于中医“鼾症”范畴。邹教授结合患者来诊时自诉夜间打鼾、容易憋醒,刻下乏力、头晕、疲倦,痰多难咯,夜尿频等症状特点,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可知阴阳浑浊不分、败精化痰而为“浊脉”,考虑该患者辨证为“痰湿内阻证”,舌体胖大、舌淡嫩苔白腻,肥胖、BMI偏高均为“痰湿内阻证”之佐证,病位在咽喉部,涉及肺、脾胃、肾、三焦等脏腑,根本病机为三焦水液代谢失常、气化失司而致痰、饮、水、湿等有形实邪内停,上迫喉咽而发。
治疗上,邹教授指出“鼾症”患者病情程度较轻时通过恰当的行为干预可使相关症状及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该患者病情分度为中度,且目前基础疾病控制尚可,遂予行为干预治疗为主,嘱患者采取侧卧位睡眠、多运动、多晒太阳、清淡饮食等,配合定期针刺治疗,取内关、合谷、太冲、太溪、代谢等穴调理气机、培补元气,并辅以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和肥气胶囊”通腑泄浊。
患者2月后复诊,患者自诉夜间入睡困难好转,家属诉近期未闻及打鼾情况,憋醒情况基本消失,日间精神改善,偶有咳痰、量少易咳出,近期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左右,血糖控制可,自觉腹围较前缩小,BMI 26.7kg/m2;舌淡红苔薄,脉滑。邹教授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及舌脉分析考虑患者痰湿之邪已祛大半、元气渐复,症状也得到较大改善,遂嘱继续加强行为生活干预,配合针刺及中成药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邹教授指出,“鼾症”是一种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睡眠障碍类疾病,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针对鼾症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表明,“痰湿内阻证”为该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贯穿疾病全过程。邹教授强调,三焦作为水液代谢的核心,主机体一身之气化,痰湿之邪的生成根源在于三焦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气化功能障碍,而三焦气化功能依赖于机体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因此,针对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治疗上应重视通利三焦腑气、培补命门阳气。
《诸病源候论•鼾眠候》中云:“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王先生素体肥胖,易滋生痰湿,且久居岭南湿重之地,容易外感湿邪,日久内外合湿化为痰浊之邪而发本病。邹教授从调理三焦入手,通过针刺治疗调理气机、培补元气,辅以“和肥气胶囊”通利三焦、涤痰祛湿,嘱患者采取侧卧位睡眠使气道通畅,配合适度运动、多晒太阳等补充阳气,使正气充足得以祛邪而愈。
“打呼噜”≠睡得香
“打呼噜”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对“打呼噜”本人来说既可造成生理上的损伤,也会导致心理上的障碍。同时,对家属来说也是一大困扰,可谓是“一人呼噜响,全家无安宁”。然而,对于这一常见症状许多人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不然,“打呼噜”不仅不能表明睡眠香甜,反而可能是疾病的体现。
认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类疾病,临床上以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容易憋醒、夜尿增多以及白天嗜睡、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为特点,是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律失常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的发病因素众多,其中肥胖为OSAH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对肥胖程度的干预有利于改善OSAHS症状及相关指标。中医将OSAHS归属于“鼾症”范畴,病位在咽喉部,涉及肺、脾胃、肾、三焦等脏腑,痰湿之邪是重要病理因素,目前多从痰论治。三焦为机体水液代谢和气化的核心,从调理三焦入手使水液代谢归于正常可从源头上阻断OSAHS的病机演变,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据估计,全球约9.36亿人罹患OSAHS,我国约1.76亿人患病,成人患病率为9.5%~24.2%,位居全球前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肥胖人群大幅增加,而且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加重,OSAHS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OSAHS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合并症多,而人们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的窘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OSAHS除了造成生理上的损伤外,由于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还可引起心理和精神障碍,甚至作为首发症状就诊,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研究发现,当OSAHS合并心理疾患时,此类患者心理和精神异常症状往往会随OSAHS的治疗而减轻。因此,提高对OSAHS的认识,重视该病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防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前,OSAHS尚无明确疗效的药物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通过佩戴呼吸机治疗仍是成人OSAHS初始和首选治疗。然而,佩戴呼吸机操作不便且价格高昂,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诸多不适,使患者对该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中医药治疗以其简便效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良好等优势愈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那么,既然没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可以使用,除了佩戴呼吸机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预防或改善OSAHS的症状呢?
1、侧卧睡眠、畅通气道
OSAHS的发生与上气道的机械性阻塞有关,采取仰卧位睡眠会导致舌根部明显后坠,增加上气道阻塞的风险。因此,通过变换夜间睡眠体位,采用侧卧位睡眠有助于减少上气道阻塞的风险,降低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程度,改善睡觉时打鼾、憋醒等症状。
2、适度运动、生发阳气
中医认为,痰湿之邪是OSAHS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此类患者体质多属痰湿型,通过改变患者痰湿体质或祛除痰湿邪气可以明显缓解该病临床症状。“动则生阳”,通过适度运动可使阳气生发,而痰湿属于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化,阳气充足则痰可清、湿可化。
此外,邹教授还建议患者坚持每天多晒太阳,在没有足够阳光的情况下可配合艾灸以增强机体阳气,祛除痰湿邪气。
3、睡前泡脚、镇静助眠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体的睡眠活动与阳气密切相关,夜间阳气入阴则寐(卧床睡觉),白天阳气渐生则寤(起床活动),阳不得入阴则失眠,阴气盛则多寐。如今,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熬夜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日久则暗耗阴血,使虚阳上浮,加之贪凉饮冷、不喜运动、怕晒太阳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寒湿之邪内停、格阳于上,难以入睡,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的起点,具有滋阴降火、补肾安眠的作用。针对此类人群,邹教授建议每日睡前以中药煮水泡脚,有助于缓解疲劳、镇静助眠,推荐邓老常用浴足方: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钩藤3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将上药煎汁温取浴足,时加热水浸泡30分钟左右。
注: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敏感性异常,应严格控制水温防止烫伤,而对于足部皮肤有外伤、破损、感染等患者应尽量避免足浴。
4、生活干预、控制体重
生活方式管理仍然是OSAHS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减轻体重以及调控饮食等。肥胖会导致颈部拥挤、舌头肥大、悬雍垂以及咽壁过多脂肪沉积等,是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病情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BMI的增加而加重。因此,OSAHS患者应避免过食肥甘厚腻而滋生痰湿,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减轻体重。此外,吸烟、饮酒会加重睡眠期间呼吸紊乱,增加打鼾几率,降低血氧含量,对于OSAHS人群应当戒烟戒酒,减少OSAHS发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OSAHS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大多患者往往以OSAHS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为主诉来就诊,使该病难以得到早期控制,逐渐与合并症形成恶性循环、相互加重。因此,我们应主动学习了解OSAHS相关知识并积极预防,若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时应及时到医院相关专科就诊,早期干预、避免病情进展。